您好,歡迎訪問溫州夏果游樂設(shè)備公司官網(wǎng)
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百科 > 游樂設(shè)施資訊
作者:夏果游樂設(shè)施 閱讀量:227次 發(fā)表時間:2021-09-17 04:48:37
常德常德中型游樂設(shè)備價格,古稱“武陵”,別名“柳城”,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側(cè),武陵山下,史稱“川黔咽喉,云貴門戶”,是一座擁有二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常德山水風光秀美,屬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境內(nèi)山區(qū)、丘陵區(qū)、平原區(qū)、湖區(qū)地貌俱備,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湖光山色秀麗,名勝古跡繁多。中國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桃花源、千年佛教圣地夾山寺、湖南屋脊壺瓶山、常德市柳葉湖、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嘉山、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中國常德詩墻”等景區(qū)景點享譽中外。另外,常德市漢壽縣的清水湖湖畔也成為常德又一大景點,常德還與世界著名風景區(qū)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緊鄰。
壺瓶山屬石門縣境,位于湖南省最北端,地球上神秘的北緯30度線從其腹地穿過,主峰海拔2098.7米,被稱為“湖南屋屋脊”,旅游開發(fā)區(qū)域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護區(qū)面積665.8平方公里,是大湘西旅游圈與大三峽旅游圈的交匯點,是湖南十大山岳景觀之一,新瀟湘八景之一。臨澧太浮山原名彰龍山,相傳漢代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聞名于世,故改名叫太浮山。整個太浮山面積4300公頃,海拔高度604.5米,有99嶺,33岔。其“二十四景”江南聞名。雪峰山是湖南省東西兩部不同自然景觀及沅江和資水之間的分水嶺,位于中國第二級地勢階梯的南段轉(zhuǎn)折帶,云貴高原東坡過渡到江南丘陵的東側(cè)邊幅,是較獨特的地理單元。雪峰山屬“原始江南古陸”的西南段,呈一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構(gòu)造。河洑山位于沅江北岸,緊靠常德城區(qū)。在郁郁蔥蔥的河洑山腳下,有座古樸風情的小鎮(zhèn),相傳這里兩千多年前便已為市,以前叫平山后叫河洑山。
常德名勝古跡遍布,最有名的當屬晉代詩人陶淵明曾描繪過的桃花源。此外,位于常德市區(qū)的鐵經(jīng)幢、德山寶塔、筆架城是省級重點文物,石門縣境內(nèi)的壺瓶山生長著1000余種珍稀動植物,龍王洞是一個可與武陵源黃龍洞相媲美的奇特群洞,石門古剎夾山寺建于唐代,歷來為佛教圣地;澧縣的文廟是全省最大的文廟。歷代文人屈原、陶淵明、李白、劉禹錫等都曾在此寓居或游歷,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章;老一輩革命家林伯渠、著名文學家丁玲、史學家翦伯贊等名人都誕生在常德。
常德有十大景點。桃花源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雖是虛構(gòu),但實有其地,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縣。桃花源南臨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內(nèi)古樹參天,修竹婷婷,壽滕纏繞,花草芬芳,有石階曲徑、亭臺牌坊裝點,宛若仙境。這里每年的3月28日舉辦桃花節(jié),推出各種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動,如果你此時去桃花源,將會留下浪漫的回憶。桃川萬壽宮位于道教洞天福地中“第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桃花源境內(nèi),桃花源位于湖南桃源縣境內(nèi),是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桃川萬壽宮始建于晉代,原名桃源觀,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是桃花源境內(nèi)最早的建筑之一。唐宋時期,桃花源境內(nèi)宮觀香火極其鼎盛,有“四十八重庵,七十二座觀,走馬關(guān)山門”之盛況,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常德市桃源縣九龍山有風景林24000平方米,湖面1800平方米、茶園600畝。站在九龍山山端,抬眼望去,郁郁蔥蔥,側(cè)耳傾聽,林濤陣陣;閉目呼吸,茶香繚繞。九龍山上九龍觀,據(jù)說是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三十二洞天的道觀,象天則地,空園法生,高道錫修,神仙仰祉,有湘西道家第一觀的榮稱。黃石水庫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黃石鎮(zhèn)的沅水一級支流白洋河上,建成于1967年,大壩主壩為心墻壩,壩頂高程945米,最大壩高405米,壩頂長219米,頂寬59米。常德桃源天寧碑院以唐代載記的天寧書院更名,分三梯布局,由碑坊、碑屏、碑石、碑亭、碑廊、碑室等組成。仿古院落式建筑群,碑院集民間石藝之大成,匯桃花源文化之精華,納五湖山水于一堂,交四海騷客于一隅,對歷代于桃花有貢獻者,均收錄于志,銘刻于碑,藏立碑院,流芳百世而不朽。再者桃花源古鎮(zhèn),選址于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旅游管理區(qū)桃花源鎮(zhèn),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記載桃花源即在此地。戰(zhàn)國采菱城遺址位于沅水風光帶下游西岸黃楚,金雞兩村毗鄰之處,為春秋末葉至漢代城址。桃花源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城西南15公里沅江南岸水溪。這一帶約5平方公里地區(qū)風光秀麗,相傳因東晉詩人陶淵明作《桃花源記》而著名。自唐代始建寺觀,宋時鼎盛,元末毀于火,明景泰六年(1455年)重建殿宇,明末又毀于火。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修淵明祠,沿山配修亭閣,按陶詩文取名。后屢有修葺?,F(xiàn)存集賢祠、桃花觀、方竹亭、躡風亭、探月亭、水源亭、菊圃、千丘田等。夷望溪位于桃源境內(nèi)興隆街鄉(xiāng)上游八公里處。夷望溪流域群山環(huán)抱,林木蔥郁,匯入沅江處有水心寨主峰屹立江中,將夷望溪一劈為二,溪水自兩側(cè)環(huán)繞注入沅江。此處巍巍青山,倒映溪中,山水相映,賽似漓江。 “常德德山山有德”,德山因堯舜時期善卷先生在此布善施德而得名,后有宣鑒禪師在此講經(jīng)悟禪,是“德”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F(xiàn)有古跡乾明寺、孤峰塔、明王墓等。漁村夕照是桃源一幅美妙的畫卷,也是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漁村指白鱗洲村。
本文標簽:常德中型游樂設(shè)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