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溫州夏果游樂設備公司官網(wǎng)
江充逼死太子、害死皇后,但漢武帝殺他,并非為了“泄憤”光波鼓游樂設備。他誅殺江充全族,一為推卸責任,二為穩(wěn)定朝局,但這只是表面原因。此舉,還有另外2個深層目的。可以說,巫蠱之禍后,漢武帝做的每一件事,都體現(xiàn)了帝王的深謀遠慮。
巫蠱之禍光波鼓游樂設備,是漢武帝唯一的人生敗筆。
在這場大禍中光波鼓游樂設備:
皇后衛(wèi)子夫、太子劉據(jù),被逼自殺;劉據(jù)的妻妾、兒子兒媳無一幸免;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wèi)青之子衛(wèi)伉被連坐誅殺;衛(wèi)氏一族基本滅族;丞相公孫氏也被抄家;還有無數(shù)的宮人、百姓被殺……牽連人數(shù)達到數(shù)十萬光波鼓游樂設備。
第二年,漢武帝察覺不對,開始調查,卻發(fā)現(xiàn),這些死去的人,大多都是被冤枉的光波鼓游樂設備。
這一切,都和一個叫江充的人有關。
巫蠱之禍中,江充做了什么?
江充,是漢武帝晚年的親信,但他并不是什么好人。
當年,漢武帝為了穩(wěn)固皇權,便在身邊養(yǎng)了一幫酷吏,江充就是其中一個。
酷吏,說白了,就是幫皇帝得罪人的。
而江充為了表決心,經(jīng)常故意刁難太子,因而和太子關系一直不好。
漸漸的,漢武帝老了,江充就開始琢磨:若是太子登基,自己不就必死無疑嗎?
于是,他就準備借皇帝之手,把太子先除掉。
征和二年,漢武帝生了病,移居甘泉宮靜養(yǎng)。
江充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于是,江充向漢武帝進言,稱他的病,極有可能是巫蠱作祟。
晚年的漢武帝,格外迷信長生不老,于是,他下令,派江充作為使者,全權查處巫蠱一案。
《漢書》: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見上年老,恐晏駕后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蠱。于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
就這樣,江充有了“尚方寶劍”。
在查案過程中,江充就開始栽贓太子了。
他帶著人,在太子劉據(jù)宮中,搜出了巫蠱專用的“桐木人”。
面對這樣的栽贓,太子很害怕,便找老師商量怎么辦。
老師告訴他:“你先把江充殺了,否則被殺的就是你了,你可千萬不能走公子扶蘇的老路??!”
于是,太子就準備殺了江充。
但江充也是有備而來的吖。
兩方都有兵力,一下就起了沖突,而這個過程中,江充被太子給殺死了……
《漢書》:充既知上意,因言宮中有蠱氣,先治后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蠱于太子宮,得桐木人。太子懼,不能自明,收充,自臨斬之。
事實上,太子的做法,也沒什么問題。
畢竟是天下儲君,如果誰都能誣陷栽贓,哪里還有皇家權威了?
但壞就壞在,江充死了。
江充死了,而人言可畏。
在兩方起沖突之際,其他兩個查案的官員,沒死,他們跑去向漢武帝告狀,稱:“太子要謀反。”
此時的劉據(jù),確實找母親衛(wèi)子夫,要來了皇后印璽,發(fā)動了兵馬。
丞相劉屈氂聽說,也跑去告訴漢武帝:太子反了。
其實,漢武帝最初根本不相信太子反了,但前前后后來了好幾批人,都言辭鑿鑿說太子造反。
最終,漢武帝給丞相下令,派他去平叛。
這下,事情就壞了。
丞相帶著正式軍隊,來絞殺太子,而太子手上沒兵,他也不能坐以待斃,就去找有兵權的將軍求救……
漸漸的,事情就失控了。
最終,走投無路的太子劉據(jù),自殺以證清白;給了印璽的皇后衛(wèi)子夫,被逼自殺;劉據(jù)的妻妾、兒子兒媳全被殺害;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wèi)青之子衛(wèi)伉被連坐誅殺;衛(wèi)氏一族基本滅族,丞相公孫氏也被抄家……
這場禍事,算上無辜的宮人和百姓,牽連人數(shù)達到數(shù)十萬。
后人評價,說漢武帝真是個狠人,古今中外,自絕三族的君王,就他一個了。
其實,巫蠱之禍后期,就沒江充什么事了。
但等一切平息,第二年,漢武帝忽然回過神,感覺這事不對。
畢竟,太子如果造反,他跑什么吖?
征和三年,漢武帝調查后發(fā)現(xiàn),巫蠱之禍大部分都是江充嚴刑逼供搞出來的冤案,而太子也是被江充逼迫,才鋌而走險,挪用了宮中兵馬,并沒有謀反意圖。
大怒之下,漢武帝下令誅殺江充全族,當眾燒死蘇文。
那些曾在太子逃亡時,對太子兵刃相見,立下戰(zhàn)功的人,大多被處以滿門抄斬……
《資治通鑒》:族滅江充家,焚蘇文于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后族。
漢武帝的深層目的
乍一看,漢武帝誅殺江充全族,似乎是知道真相后的暴怒。
畢竟,在這場大禍中,死的,都是漢武帝相伴多年的親人。
但是,細看漢武帝在誅殺江充全族之前、之后的行為,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事情并非這么簡單。
第一, 推卸責任,及時塑造和挽救自己的人設。
征和三年,漢武帝發(fā)現(xiàn)真相,瞬間百感交集。
他有悔恨,有憤怒,但冷靜下來之后,他更多的,是害怕。
是他下令讓江充查處巫蠱;是他讓官兵追捕太子劉據(jù);是他將所有和劉據(jù)有牽連關系的人滅族;是他逼死了相濡以沫的皇后衛(wèi)子夫……
這場禍事,或許不一定是他的本意,但在天下人看來,就是他處心積慮,殺妻殺子,自絕三族。
他賢明一生,晚年,卻如此喪心病狂,全無仁德,必然遭受天下人的唾棄。
而這,是一個君王最害怕的事情。
漢武帝不能讓這件事發(fā)生,因此,他必須找一個人來背鍋。
背鍋的最好人選,就是江充。
為了更好的甩鍋,他不僅要讓江充背鍋,還要把動靜搞大。
動靜越大,就代表他越生氣,就等于是在昭告天下:自己是被蒙蔽的,他不是一個狠毒殺妻、殺子的君王,而是一個被欺騙、喪妻喪子的可憐人。
當眾火燒蘇文,滿門抄斬立功官員,都是這個目的。
他要向天下人昭告他的憤怒,而極端憤怒之后,天下人會認為他可憐到了極點。
《資治通鑒》: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于湖,天下聞而悲之。
后來,漢武帝在湖縣(劉據(jù)自殺地)修建了一座思子宮。此時,天下人對漢武帝的態(tài)度,直接由原來的怒憤、不平,轉為了悲痛、甚至還有同情。
可以說,誅殺江充全族的一系列操作,直接將漢武帝的人設穩(wěn)住了。
此時,巫蠱之禍的責任,被轉移到了江充等人的身上,而漢武帝,依然是民眾愛戴的帝王。
這種甩鍋,和“紅顏禍水”有些相似。只要君王因沉迷女色而誤國,最大的責任就一定是女人,妲己、褒姒、楊貴妃……她們都是禍國殃民的典型。
巫蠱之禍鬧得太大,漢武帝必須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識人不清的罪過,可比昏庸嗜殺,要輕巧太多了。
只要漢武帝不傻,懂得權衡利弊,滅江充全族,就勢在必行。
第二, 穩(wěn)定朝局,不給有歹心的人留借口。
巫蠱之禍,本質上軍隊鎮(zhèn)壓導致的朝廷動蕩,牽涉面極廣。
皇后、太子、后宮、前朝官員,幾乎都被涉及,上層官員和普通百姓,都受到了牽連。
這是一場血流成河的“謀反”與“鎮(zhèn)壓謀反”。
巫蠱之禍后,大漢王朝傷筋動骨,朝臣人心惶惶,百姓惶恐不安。
連高高在上的太子、皇后、公主,都能一朝殞命,那么普通人,是否更加命如草芥?
當這一切被證明是一場錯誤,漢武帝就必須要用一個大舉動,來穩(wěn)住朝局。
他必須向朝臣們和天下人表明態(tài)度,釋放和平穩(wěn)定的信號,以避免一系列打著“清君側”旗號,而意圖謀反的起義。
畢竟,衛(wèi)家?guī)缀醣粶缱澹尚l(wèi)青、霍去病在軍中留下的權威,并沒有消散殆盡。
若是有心人加以利用,那么大漢王朝岌岌可危。
漢武帝深知這一點,在誅江充全族的同時,他還對田千秋的上奏大加贊揚,并把他升為了大鴻臚。
田千秋其實并沒有做什么,他只是委婉地替太子喊了冤。
他上奏說:“作兒子的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受鞭打。那天子的兒子誤殺了人,又有什么罪呢!”
《資治通鑒》:會高寢郎田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罪哉!臣嘗夢一白頭翁教臣言?!鄙夏舜蟾绣?,召見千秋,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绷萸餅榇篪櫯F。
其實,早在征和二年,就有人為太子喊冤,甚至還愿意以性命打包票。
但漢武帝根本不理。
而田千秋只是委婉勸諫,漢武帝當場給他升官,讓他當丞相。
這一切的差別,只因田千秋的勸誡,出現(xiàn)得非常合時宜。
一邊,打擊江充余黨;一邊,重獎田千秋。
漢武帝表露出來的態(tài)度,非常鮮明:我現(xiàn)在非常懷念太子,你們不要擔心,不要惶恐,我不會繼續(xù)大開殺戒,誠心勸諫的我會嘉獎,讒言小人我也絕不放過。
這個態(tài)度被傳遞出來,臣民就不會惶恐不安,朝局也就穩(wěn)住了。
那些想要鉆空子的人,也得掂量一下成功概率了。
除了上述兩個原因外,漢武帝此舉,還有另外2個更深層次的目的。
首先,暗示國家政策的轉變,從“窮兵黷武”到“與民休息”。
此前,漢武帝重用的人,都是酷吏,比如江充、蘇文、李廣利等人。
這些人,“執(zhí)法不阿”“奉法不阿”,與漢武帝尚武的風格和氣場,不謀而合。
奉法不阿,是好事,但過了度,就成了壞事。
當年,江充正是因為“奉法不阿”,才得罪了太子劉據(jù),和他結下了梁子。
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太子劉據(jù)的家臣,違規(guī)坐著馬車在馳道上行走。
專門查處王公貴族違規(guī)行為的江充,看見后,立刻派人把太子家臣抓了,交官處置。
劉據(jù)知曉后,立刻向江充道歉,希望他能夠寬恕,小事化了。
劉據(jù)說:“我不是心疼馬車錢,只是擔心父皇責怪,說我沒有約束好下人。”
但江充不為所動:“我做臣子的就該這樣!”
《漢書》:“逢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太子聞之,使人謝充日:‘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將君寬之!’充不聽,遂白奏。上日:‘人臣當如是矣?!笠娦庞茫鹁?。遷為水衡都尉。”
這次事件后,江充名聲大震,更加受漢武帝寵愛。
如果江充能一直這樣 “奉法不阿”,也就沒有后面的巫蠱之禍了。
但偏偏他走歪了,走上了苛刑、苛政的路,帶來的是“大臣擅權而擊斷,豪猾多黨而侵陵,富貴奢侈,貧賤篡殺,女工難成而易弊,車器難就而易敗”。
漢武帝尚武,而太子劉據(jù)主張仁政。
父子倆觀念不同,漢武帝對此早有不滿,否則,他也不會在太子還在時,暗指給14個月大的劉弗陵為“堯”。
這種不滿,劉據(jù)也清楚,否則,有著皇宮和衛(wèi)家做支撐的太子,怎么可能因栽贓陷害,而嚇得殺人、起兵呢?
所以啊,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漢武帝的態(tài)度。
巫蠱之禍后,漢武帝看到了窮兵黷武帶給民眾的慘狀,看到了民不聊生。
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尚武,也深知:如果繼續(xù)此前的政策,國家將難以為繼。
于是,他做出決定,要休養(yǎng)生息。
想要轉變國家風向,漢武帝必須要帶頭。
所以,將江充等人滅族,漢武帝處置的,不僅是巫蠱之禍的罪臣,更是“嚴苛執(zhí)法”的反太子派、主戰(zhàn)派。
其次,為哀痛詔——輪臺詔做鋪墊。
“輪臺詔”是漢武帝的哀痛之詔書,也是他的罪己詔。
征和四年,漢武帝發(fā)布輪臺詔。
在詔書中,漢武帝對自己所作的諸事進行反省,言辭懇切,并且指出國家安定的重要性,痛斥部分臣子主張將戰(zhàn)爭繼續(xù)升級的屯田輪臺的計劃。
漢武帝稱,當今政事,最要緊的應當在于“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nóng)”。
班固評價輪臺詔,是仁圣之人的后悔書。
“是以末年遂棄 輪臺之地, 而下哀痛之詔, 豈非仁圣之所悔哉!”(取自《漢書·西域傳》)
可以說,輪臺詔,是漢武帝末期乃至漢昭帝早期,西漢休養(yǎng)生息的關鍵轉折,也是“昭宣中興”的源頭。
此時,距離巫蠱之禍已經(jīng)兩年。
這期間,漢武帝為輪臺詔的頒布,做了許多準備,滅江充族人等就是其的重要一環(huán)。
在情感上,漢武帝先平息朝臣、民眾怒火,獲得同情和原諒;在政策上,漢武帝給大臣們暗示了方向,開始提拔主和派的官員;在心理上,漢武帝也給了自己時間,去理解和承認:劉據(jù)的觀念更適合當下的大漢……
不得不說,雖然漢武帝有巫蠱之禍的敗筆,但是暮年的他依舊有謀略、有遠見。
巫蠱之禍后,漢武帝做的每一件事,都暗藏深意。
殺江充全族也好,建思子宮也罷,沒有一件是單純的泄憤與懷念。
歷經(jīng)動蕩的西漢,在他的手上開始休養(yǎng)生息,百姓的生活也開始恢復。
只不過,已經(jīng)隕命的衛(wèi)子夫再也不會回來。
不知道,垂垂老矣的漢武帝,有沒有過一絲后悔,和對妻子的懷念。
那“思子宮”中的“子”,有沒有半分是衛(wèi)子夫的名字呢?
本文標簽:光波鼓游樂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