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健身目的不同,可以從以下3類健身器材中選擇網鉤兒童體育器材。
1.力量類
主要適用于希望增肌的男性健美初學者。中高級健美愛好者需要更多專業(yè)設備網鉤兒童體育器材,不適合在家鍛煉,除非你打算做個私人健身房。
啞鈴。家庭練健美的標配,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選購,所以簡單解說如下。要注意三個關鍵詞:包膠、可調節(jié)、大重量。首先,啞鈴不要選電鍍而要選包膠,這樣才不會砸壞地板,影響鄰里關系網鉤兒童體育器材;其次,可調節(jié)的啞鈴才便于改變重量以鍛煉不同肌肉;再次,大肌肉群需要的負荷要很大,太小的啞鈴很快就會不夠用,建議至少選擇30公斤一對的(再大的,從一般體育用品商店也不好買到)。
杠鈴。有些動作用杠鈴更適合,比如深蹲網鉤兒童體育器材、硬拉、劃船,更能使用大重量。仍然建議選用包膠、可調節(jié)、加大重量的杠鈴,不要買三五十公斤的。
可調節(jié)平凳。這個簡直是家庭健身的百搭神器,必選器材之探花入圍,為什么?因為只有添置了它,你才能變化出許多新動作,才能真正在家用杠鈴、啞鈴把全身主要肌肉都有效地鍛煉到。比如使用它能十分方便地練習以下動作網鉤兒童體育器材:啞鈴單臂劃船、仰臥直臂上拉、仰臥杠鈴推舉、仰臥啞鈴推舉、坐姿啞鈴推舉、坐姿杠鈴推舉、上斜啞鈴推舉、上斜杠鈴推舉、坐姿飛鳥、仰臥飛鳥、上斜飛鳥、坐姿交替彎舉、坐姿舉腿、仰臥舉腿、俯臥挺身......
2.有氧類
適用于希望提升健康水平的亞健康人群,及減肥瘦身人群。常見的有氧器械有跑步機、橢圓機、自行車、登山機。跑步機。最常見,但有噪音,如果你家陽臺足夠大,或者有專門的活動空間,可以考慮跑步機。它有家用和商用的區(qū)別,就像汽車有微型車和豪華車的區(qū)別一樣,如果你不差銀子,不要被“家用”兩個字誘惑,堅決選商用,高端大氣上檔次。橢圓機。又稱為太空漫步機,最大的特點是雙腳不離踏板,因而不會產生踏步的噪音,也不會給膝關節(jié)造成太大壓力,很適合家庭選用,也適合體重過大者。
登山機。因為反復提升重心,單位時間做功較多,所以這個機器運動強度較大,當然對心肺的功能的促進效果也最好。它還有一個獨到的功能,就是提臀塑形,因為每一次踏步都是對臀大肌的鍛煉,而且符合低強度高次數的原則,很適合女性提臀、美腿、塑形。自行車。相對來說,健身自行車占地面積最小,可能更適合放在客廳,對著電視邊看邊練。而且自行車健身的負荷可自由調節(jié),運動強度可自如變化。
3.小器械類
主要包括瑜伽墊、健身球、彈力帶等,它們都各自有成套的健身方法,很適合女性塑形,當然對男性也很有好處,但很少有男性把它們作為主體健身所用器材。瑜伽墊??梢允褂盟M行相輔相成的兩類訓練:瑜伽和普拉提。瑜伽能夠拉伸身體,提升身體柔韌性,關節(jié)活動度;普拉提則往往靜態(tài)繃緊身體或小幅度活動,增強核心控制能力及身體穩(wěn)定性。不僅適合女性,尤其適合那些癡迷健美的男性,絕對彌補短板。
健身球。也有成套的健身方法,并且成為一些瑜伽和普拉提動作的輔助用具。顏色鮮艷,還是不錯的裝點。彈力帶。能完成身體大部分肌肉的力量訓練,雖然負荷難以到位。也正因為如此,很建議女性健身者選購,不定期拿來練練力量,使身體更緊致。當然,一些精巧的彈力帶練習,也十分有助于男性健美愛好者平衡發(fā)展身體。
主要分三個部分寫:第一部分:新手必看,主要說明的是,哪些東西不能買,以及一些不錯的乒乓球器材的導航;
第二部分:器材掃盲,主要是一些常見的器材術語的解釋,也會涵蓋一些品牌的特點;
第三部分:如何選購,以及一些我想說的關于器材的其他的內容;
01問:乒乓球器材什么不要買?答:成品拍和套餐拍絕對不要買。成品拍的用料是垃圾中的垃圾,紅雙喜X星上的狂飆連最普通的普狂都不如,套餐拍則完全是假貨。用成品拍1/2甚至是1/4的錢配置的底板膠皮組合能完爆這個成品拍。
問:自己選底板膠皮貼起來太麻煩了,成品拍更省事,難道不對嗎?答:幾乎所有的乒乓球商家都可以幫你免費粘好,選用粘合力強的膠水能使得膠皮不容易脫落,因此選購底板膠皮并不會麻煩。
問:成品拍也有狂飆,蝴蝶的有flextra,不是很值得嗎?答:成品拍上的狂飆是廢料中的廢料,和市售版的狂飆3不是同一個東西,蝴蝶的也同理。
問:套餐看起來都好厲害,拿出去也倍有面子,不好嗎?答:拿著被人看出來是假貨的拍子是很丟人的,沒有經濟實力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套餐的海綿特別硬,底板毫無支撐力可言,200以內配置的低端底板可以吊打之。(注意蝴蝶膠皮的貼膜)
在達成以上共識是您繼續(xù)閱覽本問答的前提。
02問:選購器材的流程是什么呢?A:選好底板,膠皮之后,用專用的膠水粘好,然后剪裁。平時使用時要注意保養(yǎng),這樣才能延長壽命。
你可能會問,我還是不知道怎么選購啊,這些說的是什么我都沒看懂,那么請看第二部分,常見術語解釋。
名詞解釋:剛才我們已經說了配置球拍的大致流程,那么這里我來介紹一下相關術語的意思,也會附帶一些個人感受,僅供參考。
這些術語總共分為四類:底板相關、膠皮相關、粘合劑與膨脹劑相關、其他。
首先是底板相關:橫拍、直拍、fl,、st、中直日直、單檜、5層夾板、7層夾板、碳素底板、纖維板、外置、內置、純木、底板重量重心、相同底板的不同版本、木材干燥、木材粘合劑、各種碼、拉絲等等。
橫板(拍):①適用于橫握的底板(球拍):
優(yōu)點:橫握就是像拿菜刀一樣的握法,通常柄比較長,相比直板優(yōu)勢在于正反手兩面轉換好,利于發(fā)力,愛護手腕;
缺點:在于小球沒有直板好(球變大以及擰拉技術發(fā)展之后差距迅速縮?。?,追身位容易被攻擊,橫板兩面反膠是目前職業(yè)選手中最主流的配置;
代表人物馬龍、張繼科、波爾。
②適用于直握的底板(球拍):
優(yōu)點:直握就是像拿鋼筆一樣的握法,通常柄比較短,又有中式直拍和日式直板等細分種類。相比橫板優(yōu)勢在于靈活,小球優(yōu)秀,追身位不怕被攻擊;
缺點:在于對手腕要求高,反手不如橫拍(橫打技術出現(xiàn)之后得到極大改善);
代表人物劉國梁、馬琳、王皓、柳承敏(日式直板)。
③FL(收腰柄):
橫板的一種柄的形狀;
ST(長直柄):
橫板的一種柄的形狀;又分為圓ST、方ST。由于AN柄在中國大陸地區(qū)不流行,就不說了。具體什么手柄適合自己還是需要上手體驗的。
④中式直板:
板面比較圓,通常兩面貼膠皮,比較靈活,比較薄,可以橫打。
日式直板:
分為丸型、角型、丸角型;單面貼膠皮,比較厚,不可以橫打,制作材料通常是檜木,正手進攻能力出色。
單檜:
由單層檜木構成的底板,如圖所示(注意整個底板只有一塊木頭,不算手柄)。
⑤五層夾板:
由五層木頭構成的底板,從上至下依次是面材、力材、大芯、力材、面材。
優(yōu)點:通常而言,五層夾板有手感好,板子薄,整體形變大,吃球深,適合拉弧圈球等優(yōu)點;
缺點:在于借力差,因此反手比較差;
代表底板有OC、黑檀5、yeo。
七層夾板:
由七層木頭構成的底板,從上至下依次是面材、力材、大芯(三層)、力材、面材,有等厚大芯(CL)和加厚大芯(506)等結構。與5夾相比,7夾更加厚實,有更好的擊打性能,整體形變不如5夾,但反手普遍比5夾強,相對而言更適合快攻為主的打法。
硬五(七)夾:
最外層由硬度高的木材制成的五(七)層夾板,軟五(七)夾同理。
碳素底板:
碳素底板有大致兩種:
一種是純木+碳素粘合劑的組合(CLCC);
另一種是純木+碳纖維的組合(普里莫拉茨碳素)。
在前者中無法看見碳層,后者中可以看見清晰的碳層(有的需要借助放大鏡)。
純木中加碳素是為了增強出球速度:
一部分碳素底板仍然保留了純木底板的手感如CLCC,Stiga 45,碳王朝,因此他們的特點與純木相似;
另一部分底板則碳素特征明顯(碳味兒足),例如:普里莫拉茨碳素、施拉格碳素、格林卡碳素等,他們的手感與純木截然不同,脫板快,出球速度快,防守好,但也有手感不夠清晰,控制不好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后者的配膠往往與純木的配膠風格不同。廣義的碳素底板包括了所有非純木的底板,但是在日常討論中往往碳素底板指的是上面提到的兩類底板。
很好區(qū)別,對吧?
⑥纖維板:
含有編制纖維的底板,有清晰的編織層(有的需要借助放大鏡),不同素材不同編制的底板會有不同的性能。部分高端纖維底板往往會吸取碳素底板和純木底板的部分優(yōu)點,例如擁有碳素底板的優(yōu)秀借力以及反手能力,又擁有純木底板的易控制。根據纖維層位置的不同分為外置纖維底板和內置纖維底板。纖維板是目前職業(yè)選手使用最多的底板。
外置纖維:
纖維層位于面材下的底板,代表有維斯卡利亞、塔克西姆、波爾ALC、波爾ZLC、TBS等,這種底板借力出色,反手比內置纖維更好,正手往往不如內置底板澎湃,部分型號的正手與狂飆系不兼容。
內置纖維:
纖維層位于大芯兩側的底板,代表有狂飆龍5、inn zlc等,這種底板小力量下純木手感,大力時明顯能感受到纖維的存在,正手比外置纖維更好,反手往往不如外置底板,大部分型號的正手與狂飆系兼容。
03底板重量,重心:
相同型號的底板往往越重的,重心越靠外的單板質量越高,打起來對手腕負擔更大,轉換也越慢。通常而言,橫板的最適重量在85-95g之間,視不同型號不同打法而定,目前有越做越輕的趨勢,由于手腕的原因,直拍比橫拍對重量更加敏感。
很多廠家會通過空心手柄的方式將底板重心外移,比如斯蒂卡含有wrb的底板(其實新出的底板大多都是空心柄),以獲取更強的擊球威力。
相同底板的不同版本:
我們主要討論市售版器材,幾乎不討論特制器材。
通常底板有歐版、行貨、日版。但是這里面有一些門道,行貨字面意思就是在大陸地區(qū)發(fā)行的版本。
我們主要談談歐版和日版①先說蝴蝶:蝴蝶早期的歐洲版本手柄和標牌是和行貨不同的,但是東西是一個東西,這種國內見的少,就不仔細討論了。
蝴蝶的日版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日版:
即在日本地區(qū)發(fā)行的版本;
另一種是亞太版本,在韓國、香港、新加坡發(fā)行的版本。
在國內環(huán)境下,價格是真日版> 行貨 > 亞太版本的,順便一提,在日本市場,蝴蝶的價格大概是網店是官方標價的75折-8折,實體店是85折-9折;
蝴蝶的各個版本之間的差別遠小于個體差異,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可以把幾乎二字去掉,我敢說給三把vis盲打,這里沒人打得出來是什么版本),原因很簡單,蝴蝶是高度工業(yè)化的產物,除了木曾山的檜木以外,蝴蝶的木頭是不如斯蒂卡出彩的,蝴蝶出彩的地方在于先進工業(yè)下質量控制以及材料能力,先進的工業(yè)水平使得同批次蝴蝶的底板個體差異相對其他品牌而言非常小。
而材料能力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膠皮:(有機時代的sriver,大巴,有興趣的朋友查查sriver是什么年代的產物,無極時代的T系和D系);
一個就是纖維:纖維其實不是蝴蝶的獨立研發(fā)(但是膠皮是),纖維依托的是日本強大的材料實力,這個你可以隨便去抓一個材料領域的研究生博士問問日本材料領域的水準就知道了。
有幾個典型的例子:大家知道VIS是蝴蝶的第一款芳碳,一直火到了現(xiàn)在,張怡寧08年就開始使用zlc,而世奧德的JL出現(xiàn)的時間大家也可以去對比一下,順便一提,zl纖維最早是應用于航天的。很欣慰的是我們也找到了不錯的纖維材料(W968,龍五),期待我們可以未來有更多的優(yōu)秀底板。
在以上兩點下,蝴蝶各個版本的差異是極其小的(我個人覺得遠小于個體差異,可以忽略),我強烈建議預算不算太充足的朋友優(yōu)先選擇合適重量的亞太版本,不放心的朋友可以選擇行貨,極其不建議購買真日版。
斯蒂卡:如果說蝴蝶是努力用功的選手,那么斯蒂卡就是天賦型選手,背靠瑞典木屋,以及北歐是優(yōu)秀的木材產地,使得斯蒂卡有著得天獨厚的木頭水準,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斯蒂卡的木材干燥是做得最好的(只討論市場版);
一個就是切割做的很好(面材切割做的那么好,怎么手柄不弄精細點),干燥的木材配合粘合技術使得斯蒂卡純木有獨特酥脆的手感,澎湃的底勁(還有瘋狂拉絲);
此外斯蒂卡在膠水上下了很多工夫,比如紅黑碳王,clcc,都是反響很好的板子。但是可能是瑞典的工業(yè)體系不如日本先進,也許是歐洲人不太在意這個,斯蒂卡的品控是出了名的差,某個國內最大的二手交易論壇上,78g-100g的黑檀五筆者都見過,歪了底標的產品更是不計其數。斯蒂卡的歐版其實不一定是歐洲地區(qū)的版本,斯蒂卡的歐版之所以便宜,是因為早年(可能現(xiàn)在也有)某些境外網站發(fā)售過超低價格的底板,于是某些商人囤了幾批,所以致使價格比行貨低很多。
斯蒂卡的日版是真日版,有的菊花會有JTTAA的火印,早年有的有yasaka的標牌。行貨和日版是比歐版品控要好的,即個體差異比歐版小,注意這里說的是個體差異,而不是性能,如果有人說日版一定比行貨好打,行貨一定比歐版好打,那肯定是騙你呢。
40mm球時代的乒超是能看到選手用歐版紙標的斯蒂卡底板的。我的建議是斯蒂卡歐版行貨價格差異大的板子(比如楓木5,7,CC5,7),去挑一把歐版,差異小的情況,預算不足的朋友依舊可以考慮歐版,行貨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貴不了多少,省心。對于日版,價格低的可以嘗試,特別在乎外觀的朋友也可以考慮,畢竟日版普遍好看一些,不要對日版的性能有很高的期待,但是一些型號可是貴到天上去了,JASUPO去年有一段時間STIGA搞活動,有些商人應該囤了不少吧(笑)。
04木材干燥,木材粘合劑:這兩個其實上面已經提過了,這里放在一起說。這兩個其實是乒乓球底板的核心工藝,國產底板和斯蒂卡的差距就體現(xiàn)在這里。通常而言,干燥越好的板子,手感越好,底勁越足。粘合劑更是各個廠商的核心機密。剛才我雖然說蝴蝶木頭沒有斯蒂卡做的好,但是也算是不錯的,不要認為一文不值,只是斯蒂卡太突出了。
05接下來是膠皮相關:
先總體說一下,膠皮主要分為反膠、顆粒膠皮、防弧膠皮。
反膠就是表面平整的膠皮,特點是能制造強烈的旋轉,發(fā)力之后有很高的球質,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膠皮,又根據表面是否有粘性分為粘套和澀套。
顆粒膠皮有正膠、生膠、長膠。正膠也能主動制造旋轉,但是比反膠差一些,正膠的顆粒短而粗,比較適合近臺速度型打法,也是上手最友善的顆粒膠皮。長膠是顆粒細長的膠皮。特點在于:弧線飄,反旋轉(比如攻過來的球是下旋,搓過來的球幾乎不轉),主動制造旋轉能力差,是很難適應的膠皮,常見于削球打法和老大爺打法。
生膠則是介于二者之間,制造旋轉能力差,也不怎么吃轉,速度快,球略下沉,近些年在國外女隊很流行,適合近臺速度型打法。
膠皮剩下的名詞:
德套,日套,傳統(tǒng)國套,狂飆,反膠,正膠,長膠,生膠,防弧膠皮,膠皮重量,蛋糕海綿,高密海綿,粘性膠皮,澀性膠皮,內能,膠皮度數。
膠皮是對于手感和球質更敏感的東西,當然也是消耗品,一般水平比較高,打得勤的朋友會1-3個月更換膠皮!
粘性膠皮:
膠面有粘性的膠皮,代表的國內有:狂飆、天極系列;國外的有:spin art、驕猛vega China、挺拔k2,一般這種膠皮比較擅長制造旋轉和弧線,在拉半出臺球和加轉弧圈球比較有優(yōu)勢,速度比澀性膠皮差一點。
澀性膠皮:
膠面沒有粘性的膠皮,絕大部分外套都是澀性膠皮,代表作有sriver,大巴,T系等等。
特點:澀性膠皮通常海綿比粘性膠皮軟,因為相比起粘性膠皮,澀性膠皮唯一制造摩擦的方式就是通過海綿吃球來制造旋轉。順便一提,這個年代如果只是靠薄摩擦來打粘套已經過時了,打粘套也需要打磨結合。另外高級澀性膠皮同樣可以制造出超強的旋轉,只是發(fā)球,小球不如粘套好用罷了。粘套通常脫板快,速度快,多用于反手,經常也能看見國乒的選手倒板用反手的澀套扣高球,也是因為澀套速度快。
德套:生產地在德國的膠皮。德套經過了很久的發(fā)展,一開始的德套是比較虛彈的,啥叫虛彈呢,就是在處理小球的時候,你想控制落點和高度,結果發(fā)現(xiàn)球很容易出臺和冒高,并且早期的德套旋轉力量往往比較一般?,F(xiàn)在經過很多代的發(fā)展,elp,mxp這些已經做的非常好了。另外很多膠皮比如尼塔庫S1,yasaka r9,都是德國生產的(盲猜是esn生產的),所以他們雖然是日本牌子,但是卻是德套。
日套:生產地在日本的膠皮。其實無機時代的日套和德套的差別不算太大,不如說蛋糕海綿和高密海綿的差距比較大(這兩個詞之后會解釋),T系列除外,08年的膠皮,統(tǒng)治了11年,馬上要被自家的D系列超越,真的可怕。有機時代的日套是很有特點的,比如sriver,大巴,紫泥。
特點:在于高度依賴膠水,海綿表現(xiàn)得比較韌,吃球深,常說的一句話是軟碳,手感很好。當然也有缺點,他們過于依賴膠水,灌飽了的sriver el能比T64好打(其實不用灌飽,這些膠皮對膠水非常敏感),但是不灌的比天翼還垃圾。絕大部分有機時代的日套海綿除膠都是噩夢,包括現(xiàn)在的日套也還留存著嬌貴的問題。
蛋糕海綿:海綿有多泡結構,像蛋糕一樣。這種(和高密海綿對比)一般吃球深,易透板,旋轉好,弧線好,擊打感是較軟的,早期的蛋糕海綿會有底勁不足的問題,現(xiàn)在的高端蛋糕已經解決得很好了。雖然蛋糕海綿看著有很多孔,但是蛋糕海綿一點都不輕。
高密海綿:與上文提到的相反,高密海綿的孔隙非常小。相比蛋糕海綿,這種一般擊打感是更扎實的,有一些旋轉差一點(注意旋轉差的膠皮也不容易吃旋轉,答主在國外打球深有體會),底勁比較足,高密海綿也并不是看上去那樣一定都很重。
膠皮重量:通常而言,橫板選手可以總體重一點,180g-190g是大多數人比較喜歡的質量,追求擺速的話可以選輕一點的,追求單板質量的可以選重一點的,橫板選手沒有直拍選手對重量敏感。注意兩面膠皮不要相差重量太大,不然會有重心前后的偏移,用起來很難受。直拍單面選手可以通過在反手貼護板棉/單膠皮/顆粒來降低重量。
內能:內能是個挺有意思的東西。Neo狂飆在第一個月的時候是非常好打的,體現(xiàn)在彈性好,吃球感強,再過了一個月后,能感覺到膠皮變硬了,沒那么彈,由于內能丟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一般自己的體會是不深的,但是你能明顯感覺自己拉球變慢了,更容易被對方擋回來了,更難拉死人了,這就是所謂內能丟失的過程。蛋糕海綿的膠皮同理,不過蛋糕海綿表現(xiàn)得更明顯的是發(fā)力的時候,有時候有種有勁使不出的感覺,一般內能外套內能期不太講究的話是3個月,比較講究的話是1個月。內能期過了之后,可以使用膨脹劑使其恢復內能(持續(xù)3周左右),當然一些膨脹劑本身對海綿不好。推薦外套使用尼塔庫油/開林油(個人更推薦尼塔庫油,比較像外套本來的樣子,開林感覺有點過了),狂飆用一堆油(除了尼塔庫)都有自己的特點。
膠皮度數:有時候有萌新會問,為什么狂飆40度就很硬了,但是德套有些甚至有50度呢?那豈不是鐵板?其實是因為他們的體系不同。具體怎么換算?我也不知道,其實不是很重要,因為只有上手了才知道合不合適。一般比較硬的偏正手,比較軟的偏反手。同一種膠皮的情況下,較硬的膠皮更適合擊打,有更快的速度,也有更高的使用門檻,更足的底勁(前提你有那個力量),較軟的膠皮有更適合弧圈,有更深的吃球感,門檻比較低,不容易掉球,缺點就是有時候會覺得很“肉”,也就是脫板慢。一般而言,不刷膠不刷油的朋友打38/39度的狂飆3比較合適,逢打必刷的朋友打39/40的狂飆3比較合適。
06各種版本天極3/狂飆3:我沒打過天極2和狂飆2,就不說了。不過天極3和狂飆3還是打過不少的。天極3的特點在于,門檻比狂飆3低一點,小力量下的旋轉更強,有著更高的弧線。更高的弧線有利有弊,利是接半出臺,或者是取位靠后導致?lián)羟螯c低的球比較好,缺點在于弧線高容易被拍,單板殺傷力不足。由于門檻低,你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控制落點和還原上,因此也更利于連續(xù)進攻。雖然我描述了很多,但是這兩種膠皮本身差別不是很大的,沒必要太糾結。
狂飆3的弧線就是比天極3低一點,需要的力量多一點。有時候和外國人打球,我有時候拿狂飆+5夾拉薄摩擦的加轉惡心他們,他們非常不習慣這種二跳低的球,有時候會漏。但是有時候是我失誤了,球高了,就會被拍。這也算是狂飆和外套正手的區(qū)別吧,外套正手拉球速度快,但是球很正,狂飆拉球速度慢一些,但是轉一點,二跳低,有些老先生喜歡拉側旋就特別拐。
結語關于(neo)普狂/省狂/國狂:一般打省狂是比較好的,更推薦neo版本,畢竟neo比有機版本貴不了多少,我覺得還是挺值的。有錢的朋友可以考慮neo國,不過性價比比較低。在普狂差不多也要90的今天,有很多這個價位的膠皮比普狂更有競爭力,不如考慮他們。
至于天極,neo天極就不錯,天極的整體品控是比普狂好的,特別是海綿,普狂我以前經常買到過垃圾海綿(有沙眼),天極的就沒買到過,有錢的朋友可以考慮neo國天。
至于藍海棉這個屬于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藍海棉的好處是吃球深一點,更加韌。個人覺得脫板比較快的底板搭配藍海棉比較好,比如我覺得vis+藍海棉比vis+黑標橙省好打。橙海綿出球要干脆一些,其實他們真的沒有優(yōu)劣之分,只是風格略有差別罷了,更多的是那心理在起作用。
本文標簽:網鉤兒童體育器材